您的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国学博览 > 佛道之学 > 佛教精神:人人都可成佛
佛教精神:人人都可成佛
作者:农历小编 来源自:农历网 时间:2016-04-26
  【佛教精神】
  要了解一个人是很难的,至少需要长时间相处,才能得出一个比较客观的评价。但一个人是有很多面的,他可能是一个听话的孩子,一个成绩优秀的学生,一个爱好足球的青年,一个善于聆听的朋友……所以要综合地了解一个人,需要下很多工夫。同样,要了解一种思想也有困难,世界上的佛教徒不计其数,但是真正能够领悟到佛的人很少。我们在领悟佛经的奥妙之前,先来看一看佛学大师对佛教精神的理解。
  佛是人而不是神。与那些有点石成金能力和创造奇迹的神仙不同,佛是一个普通人,他没有特异功能,也不能来无影去无踪。这一点可能会让很多不理解佛的人迷惑,孙悟空连佛祖的手都逃不过,佛祖怎么是普通人呢?这是小说对人们的误导,真正的佛教中的佛祖,是一个普通人,他通过自己的努力与才智,领会到人生的真理,并且拿出来与众人分享。
  佛与众生平等。这也是因为佛是一个普通人,所以他不是高高在上的主,而是每一个人的朋友。
  佛相信没有无可救药的人。佛相信每一个人只要用心体会,就能感受到佛德智慧和道理,那些犯错误的人,也是可以教化和影响的。
  简单地说,佛教的精神内涵,与中国很多传统思想是一致的。宽容、仁爱、入世、平等、现实等,也正因为如此,佛教才能在中国发扬光大。
  【佛教礼仪】
  我们常常在寺庙中看到烧香的人,这些人被称为“香客”,在佛祖的殿堂中有悬空的大盘香,在有的佛教中,不同的佛祖有不同的供香,香与佛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香能去除一切臭气和不净,使人身心舒畅,轻松清醒,因此它常被用来作为供养佛菩萨的圣品,佛经中就把香列为供养佛祖的必备品之一。
  香气也常被用来比喻修行者的品德和念佛的功德,越是功德无量的人,越能闻到奇香,他的身上也会散发出香味,因为他品德高尚。所以上香,既是表示对佛祖的尊敬,也是对美德的赞美和追求。
  去佛寺也有很多讲究,作为香客是应该遵守的。比如,入寺门后,不要从中央直走,进退都要顺着个人的左手边行走,入殿门以后,随身的物品不要放在佛案或者佛座上。
  拜佛的时候,一般不要用大殿中央的拜垫,因为那是寺主用的,一般的人宜用两旁的垫凳,并且按照男左女右的顺序来礼拜,如果有人礼拜,就不要从他的头前经过。
  见到僧人,一般要称“法师”或“大和尚”,不要直称为“出家人”、“和尚”。与僧人见面,行礼的时候两手合一,微微低头,而不要握手、拥抱、摸僧人头,这些行为是不礼貌的。只要看到有人在礼佛、坐禅、诵经、饮食、睡眠、经行、如厕,都不能行礼拜。
  佛寺中的钟鼓鱼磬,不可随便敲,锡杖衣钵不可拿来玩耍。
  听经的时候,要保持安静,也不要随便走动,如果不能听完,就向法师行一合十,肃静退出。
  【佛教偈语】
  一个人,不能了解生命,生命对他来说是一种惩罚。
  改变别人,不如先改变自己。
  拥有财富的人,不如拥有智慧的人。
  人很奇怪,不了解自己,却又每天想去干涉别人,弄得痛苦不堪。
  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犯错是平凡的,原谅才能超凡。
  伤人之语,如水覆地,难以挽回。
  大家都知道,生气是一种无知,又无济于事,可是又奈何不了它。正因为少‘悟’,放不下得失。
  自尊太强,优越感太重的人,将不堪一击,少许逆境,足以使他彻夜难眠。
  嫉妒别人,仇视异己,就等于把生命交给别人。
精彩推荐

大师亲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