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国学博览 > 历史人物 > 魏孝文帝:学习是最好的姿态
魏孝文帝:学习是最好的姿态
作者:农历小编 来源自:农历网 时间:2016-04-26
  【魏孝文帝其人】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除了五十六个识别的民族之外,还有少部分没有识别的少数民族生活在中国的土地上,虽然他们保留着自己的生活习惯,但也乐于接受新时代的邀请,加入到进步的进程当中。其实今天,没有一个民族是完全正统、没有受到任何别的民族的影响的,在中国历史上,总是有分分合合,在这个过程中,民族的生活习惯和习俗都在变化,今天的汉族人,也是经过很多次的演变之后形成的。大家相互学习、不断改善自己,这样就形成了优秀的汉族文明。所以,在汇总过得历史上,除了那些推销主流文化的人值得称颂之外,还有那些开放自己的少数民族领袖,他们的胸怀和眼光也同样让人敬佩。
  魏孝文帝是南北朝时期北魏鲜卑族人,本名叫拓跋宏。他出生在山西,父亲献文帝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厌恶政治,想超脱俗世修身养性,所以,在拓跋宏五岁的时候,就把皇位让给了他。
  汉武帝曾经立下“立子杀母”的继承规矩,就是在立太子的同时,要杀掉太子的亲生母亲,防止发生吕后乱权那样的悲剧。这种办法也成为后来很多皇帝立太子的方法,拓跋宏的生母也是这样被杀的。拓跋宏是献文帝的长子,失去母亲之后,只能由祖母抚养。所以在他成为太子的前二十年里,政权一直由太皇太后冯氏把持着。
  拓跋宏聪慧早熟,冯太后并不喜欢他,怕他知道自己并非生母,将来产生怨恨的心理。于是常常无故责罚他,甚至想要废掉太子。但拓跋宏从小宅心仁厚,太后责罚他的事情,他从来没有记恨过。直到冯太后去世,拓跋宏才正式掌管朝政。
  【魏孝文帝功绩】
  魏孝文帝之所以被后人赞扬,其中很大的原因就是他积极地汉化,推进了民族的团结融合。
  北魏的前身是北方游牧民族鲜卑族,自东汉以来,这个民族经常与汉人接触,从匈奴故地,到辽东、陇西,都是鲜卑的地盘,其中拓跋氏掘起,统一了北方,建立了北魏政权。
  魏孝文帝拓跋宏登上皇位之后,励精图治,在北方大胆地实行汉化运动,包括迁都、改革官制、提倡说汉语穿汉服、改鲜卑姓为汉姓、禁止同族通婚、进行礼乐刑法等方面的改革。
  迁都洛阳,有利于控制整个北方的局势,同时也有利于与汉族的交流。当时很多人都不愿意迁都,魏孝文帝就从亲王着手,一个一个劝导他们。迁都也是一件关系到国家安危的事情,如果有人趁机作乱,会影响到国本。但是魏孝文帝成功办到了。
  学习汉民族的长处,体现在他改姓、通婚的政策上。他将拓跋改为“元”,同时还改了其他的鲜卑贵族姓,将独孤改姓刘等。这样使整个国家看起来更加统一,在民众的心理上也乐于接受。他还禁止鲜卑贵族只讲鲜卑语,要一律改说汉语。年龄在30岁以上的人,很难改口,可以允许不立即改变;但30岁下的人和在朝做官的人,都要学习汉语,否则就要降职或罢官。
  在魏孝文帝的经营下,北方成了统一的国家,他也几次南征,但是没有成功。不过给后来的南北统一打下了很好的基矗
  【魏孝文帝名言】
  白日光天兮无不曜,江左一隅独未照。
  解读:白亮的太阳照耀天地,唯独江南的一块地方照不到。这表达了魏孝文帝想要统一南北的心愿。
精彩推荐

大师亲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