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二十四节气 > 芒种 > 芒种的节气含义 芒种的节气农事
芒种的节气含义 芒种的节气农事
作者:农历小编 来源自:农历网 时间:2023-08-31

芒种芒种忙着种,芒种是一个非常繁忙的节气,一起看看芒种的节气含义吧,在芒种这个节气许多作物接近成熟,可以进行收割,又因为芒种是最后一个能播种收获的季节,所以很多农作物也必须在这时候播种,在芒种之后再播种,成活率就很低了,接下来小编就为各位小伙伴带来芒种的节气农事的介绍,不要错过了。

【芒种的节气含义】

芒种是一个耕种忙碌的节气,民间也称其为“忙种”,这个时节,正是南方种稻与北方收麦的时候。

元吴澄《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芒种的寓意和象征 芒种的来历和风俗>>>>

芒种的字面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在农村,芒种前后是一段农事活动非常忙碌的时间,既涉及收获,也涉及播种。

芒种,是干支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9个节气。北斗星斗柄指向巳位(正南偏东),太阳到达黄经75度。所属季节:夏季。气候特点:节雨量充沛,气温显著升高。农事:作物栽培。

芒种后,我国华南地区东南季风雨带稳定,是一年中降水量最多的时节;长江中下游地区先后进入梅雨季 节,雨日多,雨量大,日照少,有时还伴有低温。

芒种的“芒”字,是指麦类等有芒植物的收获,芒种的“种”字,是指谷黍类作物播种的节令。“芒种”二字谐音,表明一切作物都在“忙种”了。所以,“芒种”也称为“忙种”,农民间也称其为“忙着种”。“芒种”到来预示着农民开始了忙碌的田间生活。芒种节气的含义是什么 芒种是几月几号2023>>>>

芒种,又名“忙种”,是二十四节气之第九个节气,夏季的第三个节气,干支历午月的起始。斗指巳,太阳黄经达75°,于每年公历6月5-7日交节。芒种,是"有芒之谷类作物可种"的意思。

泽草所生,种之芒种

这个时节气温显著升高、雨量充沛、空气湿度大,适宜晚稻等谷类作物种植。农事耕种以“芒种”这节气为界,过此之后种植成活率就越来越低,它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

“芒种”一词最早出自《周礼》中的”泽草所生,种之芒种。”其中”芒”指的是在阳光照耀下如波浪般摇摆的麦芒,表明此时已经成熟可以收割了。而”种”则代表稻谷,这时候是种稻谷的最后时机,倘若错过便再不能种植了。

芒种节气里最出名的且至今尚存的习俗莫过于”青梅煮酒”。初夏时节,梅子次第成熟,人们采摘之后用水煮去梅子的酸涩,再用糖或黄酒腌渍。历史上最出名的当属《三国演义》中曹操和刘备的”青梅煮酒论英雄”。

芒种是表征麦类等有芒作物的成熟,是一个反映农业物候现象的节气。时至芒种,四川盆地麦收季节已经过去,中稻、红苕移栽接近尾声。大部地区中稻进入返青阶段,秧苗嫩绿,一派生机。

“东风染尽三千顷,折鹭飞来无处停”的诗句,生动的描绘了这时田野的秀丽景色。到了芒种时节,盆地内尚未移栽的中稻,应该抓紧栽插;如果再推迟,因气温提高,水稻营养生长期缩短,而且生长阶段又容易遭受干旱和病虫害,产量必然不高。红苕移栽至迟也要赶在夏至之前;如果栽苕过迟,不但干旱的影响会加重,而且待到秋来时温度下降,不利于薯块膨大,产量亦将明显降低。农谚“芒种忙忙栽”的道理就在这里。

【芒种的节气农事】

6月6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芒种。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也是进入夏季的第三个节气。

节如其名,芒种是一个非常“忙”的节气。“芒种就是有芒类作物的收割季,这里的有芒类作物指黄河流域的麦类作物。芒种时节,既要收割夏小麦,又要种植水稻,一边收割,一边种植,所以很‘忙’。”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民俗与非遗研究室主任毕旭玲说。

也是在这一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也开始进入潮湿多雨的黄梅时节。“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黄梅之后,一年中最为炎热的夏季即将到来。

赶牛犁田

芒种时节,贵州农民赶着牛在田间犁田。一边收获,一边耕耘芒种时节,太阳持续北移接近北回归线,是一年中光照时间最长的时段,气温飙升,而海洋暖湿气流带来大量降雨,深入北半球内陆,提供了夏季作物需要的大量热量和水。此一阶段,晴朗的时候,高温烈阳,下雨的时候,磅礴大雨。

在这段时间,农人要趁着晴天打麦,因为麦子不收,极有可能在雨水的浸泡下发芽不能食用。而多雨的时段,正适合水稻生长,如果不及时分秧插秧,就将错过稻苗最好生长期,秋天的丰收无望。这也是芒种如此忙碌的原因。

俗话说“春争日,夏争时,小满赶天,芒种赶刻”,“争时”是这个忙碌的时节最好的写照。

芒种时节,工作人员驾驶联合收割机在河北的麦田里收割小麦。视觉中国 图《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提及芒种时写道:“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意指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的种子已经成熟,抢收十分急迫。在北方大部分地区,芒种也是晚谷、黍、稷等农作物播种的繁忙季节。

人们常说“三夏”大忙季节,即由此而来。芒种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处于“夏收、夏种、夏长”的“三夏”大忙。白居易的《观刈麦》刻画的正是芒种时节的情景:“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陆游的《时雨》则诗意化地描写了江南芒种的场景:“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

虽然芒种是最忙碌的时节,却也是美丽的丰收的季节,因而被文人雅士不断歌颂。小麦收获了,颗粒归仓,水稻及时插秧,打好了秋收的基础,青黄不接的时节终于过去,农家过上了“家家麦饭美”的丰足时节。

麦稻追肥

东北地区冬、春小麦灌水追肥巴。稻秧插完。谷子、玉米 ,高粱 、棉花 定苗。大豆,甘薯完成第一次铲耥。高粱、谷子,玉米两次铲耥。棉花打叶,水稻锄草,准备追肥,防治病虫害,做好防雹工作。

华北地区一般麦田开始收割。夏收夏种同时抓紧。加强棉田管理,治蚜,浇水,追肥。

西北地区冬小麦防治病虫。春玉米浇水,中耕,锄草,追肥。谷子中耕锄草,间苗,糜子播种、查苗,补苗。

西南地区抢种春作物,及时移栽水稻。抢晴收获夏熟作物。随收、随耕,随种。华中区:抢晴收麦,选留麦种。抢种夏玉米、夏高粱、夏大豆、芝麻等。中稻追肥,发棵末期结合耘耥排水烤田。加强单季晚稻管理,认真除杂。

北部地区麦茬稻、江淮之间单季晚稻开始栽插。双季晚稻育秧。防治稻田病虫害。林地培*锄草。

华南地区早稻追肥,中稻耘田追肥。晚稻播种,早玉米收获,早黄豆收获,晚黄豆播种。春、冬植蔗,宿根蔗中耕追肥,防治蚜虫。

黄梅时节家家雨

芒种前后,由江南至江淮,长江中下游地区陆续进入通常历时近一个月之久的梅雨季节,小暑之后才陆续出梅。

“麦随风里熟,梅逐雨中黄”“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梅雨这一称谓,借用了梅子成熟这一物候,为大众所熟悉。东汉时《四民月令》的占候歌谣中便已有“黄梅雨”的说法。“梅雨”一词,已是一个2000岁的词语,并超越国界,作为相关区域相似天气的通用词语。“梅”又与“霉”谐音,在漫长的一个月雨季里,也是霉菌容易滋生的季节。

“芒种节气正逢江南梅雨季,梅子是最佳代言人,‘青梅煮酒’,也是芒种风雅的习俗。” 上海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讲师、民俗学博士方云重点谈了黄梅时节的“梅子”。

“青梅,是梅树结的果实。中国观赏梅花的历史要远远晚于食用梅子。古时候,梅子主要作为调味品而被人认识,因其酸味浓郁,便以酸梅代醋,在重要、盛大的宴请场合里,往往不能缺少它的身影。”

《礼记内则》记:“豚,春用韭,秋用蓼。脂用葱,膏用薤,三牲用藙,和用酰,兽用梅。” 贵族宴食“兽用梅”,就是在烹制和食用兽肉时用梅子作调味,才能成为佳肴。

《尚书说命》中也记载了殷商高宗武丁对宰相傅说说的一句话,“若作和羹,尔惟盐梅。” 和羹之和,比喻调和百味,盐味咸,梅味酸,均为调味所需,喻指国家所需的贤才,也象征着朋友之间彼此在事业上互相信任,共同担当。

唐朝时期,许多地方已经把“梅煎”,也就是梅制的蜜饯,作为贡品向君主进献。我们最熟悉的“话梅”,也是在宋朝,随着小说话本文学题材的盛行而诞生的。据传当时说书先生说话本的时间长了,口干舌燥,便含一颗盐渍梅子在口中,满口生津,就可以继续说下去。

精彩推荐

大师亲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