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二十四节气 > 惊蛰 > 惊蛰有雨好不好 惊蛰有雨好还是无雨好
惊蛰有雨好不好 惊蛰有雨好还是无雨好
作者:农历小编 来源自:农历网 时间:2024-03-18

二十四节气对我国的农业生产有重大意义,节气不仅能告诉我们大自然的变化,也能了解不同时间的气候,那么惊蛰有雨好不好呢?古人根据相关的气候变化,编织成了的24节气的俗语,也为日常的农业耕种提供了更多的指导方向,下面是小编准备的惊蛰有雨好还是无雨好,感兴趣额话来一起看看吧!

【惊蛰有雨好不好】

惊蛰下雨是比较好;

民间俗话说,春雨贵如油,一场春雨一场暖,春雨对万物都有好处,特别是动植物,惊蛰下雨是天作之美,有利于地下的动植物萌发,加速进程。

民间还流传着"惊蛰不下雨,今年要饿死“的谚语,因为以前农民都是靠天吃饭的,一年的收成要全部看天气的好坏,在惊蛰节气这天,如果不下雨,也就是说今年的收成可能不会太好,因为本来应该打雷下雨的季节,却没有下雨,当然后半句的今年要饿死肯定是有一些夸张,但也预示收成不会很好。而如果在惊蛰这天下雨的话,则预示着今年就会有好的收成,在农村还有”雷打惊蛰谷米贱的说法,意思是在惊蛰这天,如果说有打雷的现象,就表示今年的节气是正常的,准时无误的,同样也预示着今年会风调雨顺,这句谷米贱说的就是谷米遇到大丰收,产量非常高,米价就会非常便宜。

除此之外,关于惊蛰打雷的俗语也非常多,比如这句“惊蛰春雷响,农民闲转忙”,说的是如果惊蛰这天打雷的话,也就预示着农民开始农耕农忙了,同时也预示着今年肯定会有好收成,当然,以前的时候没有天气预报,人们只能够靠着先人们留下来的俗语来判断一年的天气,这也是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一种夙愿。

惊蛰节气的天气特点

1、惊蛰天气特点:气温回升,雨水增多

“春雷响,万物长”,惊蛰时节正是大好的“九九”艳阳天,气温回升,雨水增多。除东北、西北地区外,中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已升到0℃以上,华北地区日平均气温为3-6℃,沿江江南为8℃以上,而西南和华南已达10-15℃,早已是一派融融春光了。这时,气温回升较快,长江流域大部地区已渐有春雷,南方大部分地区,亦可闻春雷初鸣。“惊蛰”节气后,南方暖湿气团开始活跃,气温明显回升,淮河沿岸树木开始发芽、春长,春播作物开始播种。

2、惊蛰天气特点:春雷

惊蛰雷鸣最引人注意。如“未过惊蛰先打雷,四十九天云不开”。惊蛰节气正处乍寒乍暖之际,根据冷暖预测后期天气的谚语有:“冷惊蛰,暖春分”等。惊蛰节的风也有用来作预测后期天气的依据。如“惊蛰刮北风,从头另过冬”、"惊蛰吹南风,秧苗迟下种"。

现代气象科学表明,“惊蛰”前后,之所以偶有雷声,是大地湿度渐高而促使近地面热气上升或北上的湿热空气势力较强与活动频繁所致。从我国各地自然物候进程看,由于南北跨度大,春雷始鸣的时间迟早不一。就多年平均而言,云南南部在1月底前后即可闻雷,而北京的初雷日却在4月下旬。“惊蛰始雷”的说法仅与沿长江流域的的气候规律相吻合。

惊蛰之后天气还冷吗?

一般情况下惊蛰之后气温会迅速回升,但如果在有冷空气持续入侵的年份,还是会出现倒春寒的情况,所以惊蛰之后还是不宜快速换上单薄的衣物。

惊蛰时节除东北、西北地区外,中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已升到0℃以上,华北地区日平均气温为3-6℃,沿江江南为8℃以上,而西南和华南已达10-15℃,早已是一派融融春光了。

惊蛰这个节气不仅是全年气温回升最快的节气,同时日照的时长也有明显的增加,大家都会感叹这是“好春光”。不过惊蛰节气前后,冷暖空气交替,天气不是特别稳定,气温波动还是比较大的。大家千万不要急于脱去厚重的衣物,还是再“捂”几天的。

惊蛰节气的民俗民风

祭白虎化是非

中国的民间传说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会在这天出来觅食,开口噬人。犯之则在这年之内,常遭邪恶小人对你兴波作浪,阻挠你的前程发展,引致百般不顺。大家为了自保,便在惊蛰那天祭白虎。

祭白虎的方法:拜祭用纸绘制的白老虎,纸老虎一般为黄色黑斑纹,口角画有一对獠牙。拜祭时,需以肥猪血喂之,使其吃饱后不再出口伤人,继而以生猪肉抹在纸老虎的嘴上,使之充满油水,不能张口说人是非。

打小人驱霉运

惊蛰象征二月份的开始,会平地一声雷,唤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虫鼠蚁,家中的爬虫走蚁又会应声而起,四处觅食。所以古时惊蛰当日,人们会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久而久之,渐渐演变成不顺心者拍打对头人和驱赶霉运的习惯,亦即“打小人”的前身。

祭雷神蒙鼓皮

惊蛰是雷声引起的。雷神作为九天之神,地位崇高,古人想象雷神是位鸟嘴人身,长了翅膀的大神,一手持锤,一手连击环绕周身的许多天鼓,发出隆隆的雷声,来震动人间,所以过去有惊蛰日祭祀雷神的习俗。惊蛰这天,天庭有雷神击天鼓,人间也利用这个时机来蒙鼓皮。雨水节气的含义和风俗介绍

惊蛰吃梨

在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在传统文化中,一般节日忌讳吃梨。不过惊蛰吃梨,寓意着和害虫分离,远离疾病。仲春二月亦处于乍寒乍暖之际,气温多变,气候较为干燥,容易口干舌燥、外感咳嗽。吃梨能助益脾气,令五脏平和,以增强体质,抵御病菌的侵袭。

【惊蛰有雨好还是无雨好】

“惊蛰有雨并闪雷,麦积场中如土堆”

这句谚语流传于多个地区,从字面意思很好解释,如果惊蛰节气下雨了,并且伴随着打雷,那么小麦堆积在麦场中,就好比土堆一样,用土堆来比喻小麦丰收,说明惊蛰节气下雨打雷,有利于庄稼的生长。

“春雷响,万物长”,惊蛰节气打雷,也就预示着万物生长,庄稼也进入了返青期。此时对于返青的庄稼来说,遇到一场雨,能很好地缓解田间的干旱情况,尤其是冬季期间降雨降雪较少的地区。

以前人们种地,灌溉条件不是很好,水分一般都是靠降雨,俗话说“春雨贵如油”,可见春雨的稀缺性以及重要性,如果惊蛰节气下雨了,很好的补充了庄稼生长所需的水分,对于提高产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此,从这点来分析,惊蛰节气下雨是好的。

“雨下惊蛰节,春耕不停歇”

这句谚语所表达的意思大概是说,如果惊蛰节气下雨了,那么春耕就要行动起来,不能再歇着了。还是从庄稼种植的角度来说,春耕需要有良好的墒情,不论是管理小麦,还是播种春玉米、春大豆等,都需要充足的水分。如果田间比较干旱,即使播种下去,出苗率也不会很高。

上面已经提到过,以前的灌溉措施比较弱,种植庄稼遇到干旱不会进行灌溉浇水,既没有条件,也不会增加成本,所以,如果到了惊蛰还没有下雨,只能推迟春耕的时间。相反,如果惊蛰节气下雨了,田间墒情变好,就是春耕的大好时节,有利于庄稼的播种,同时,也促进了庄稼的生长,有利于增加产量。因此,单从这句谚语来说,惊蛰节气下雨是好的。

“惊蛰出太阳,老农心慌慌”

这句谚语所表达的意思就和上面2句相反了,不过从字面也很好解释。当惊蛰节气出现太阳,预示着晴天,那么作为农民来说,心里就比较慌张了,至于原因,还是从农业种植的角度来说。

惊蛰节气当天是晴天,可能预示着后续一段时间,当地的天气还是以晴天为主,连续的晴朗天气下,没有降雨,再加上本来田间的墒情就不好,又没有灌溉措施,可想而知,田间的庄稼长势不会很好,影响正常返青,对于后续的抽穗、灌浆也有影响,产量也就得不到保障。

而从春耕的角度来说,一直持续的晴朗天气,没有良好的播种条件,田间墒情不好的情况下,不仅影响正常播种,即使播种下去,出苗率也不高,浪费种植成本,也没有得到想要的结果。因此,单从这句谚语来说,惊蛰节气晴天是不好的。

看到这,通过上述谚语可以总结,惊蛰节气下雨有利于庄稼的管理和播种,对于促进庄稼的高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相反,如果是晴天,可能会预示着后续晴朗天气多,降雨少,如果不进行灌溉浇水,庄稼的产量得不到保障。这是古人通过经验所总结出来的规律。

惊蛰节气的三候

一侯桃始华:“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桃花在此时绽放,翠绿的树干,挂满娇艳欲滴的粉红,像害羞的姑娘,用暖声细语说着“春天快乐”,让人沉浸在无尽的美景之中。

二侯仓庚鸣:“春日载阳,有鸣仓庚”

春风和煦,阳光灿烂,仓庚在开满鲜花的树枝间跳来跳去,鸟儿的啼叫好像美妙的歌声,唱着“春来到”。仓庚?就是黄鹂,是最早感知春意的鸟儿,最为讨喜。

三侯鹰化为鸠:鹰,鸷鸟也。鸠,即今之布谷;

鹰开始悄悄地躲起来繁育后代代,而原本蛰伏的鸠开始鸣叫求偶,古人没有看到鹰,而周围的鸠好像一下子多起来,他们就误以为是鹰变成了鸠。

精彩推荐

大师亲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