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传统节日 > 端午节 >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全诗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的意思是什么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全诗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的意思是什么
作者:农历小编 来源自:农历网 时间:2023-06-26

不知道你们是否有听过“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这一句诗?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全诗是源于李隆基做所做的《端午》,端午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在门上挂艾草,今天小编要和大家分享的是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的意思是什么,来一起看看吧!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全诗】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是唐玄宗李隆基(唐明皇)所作的《端午》中的一句诗。

《端午》唐 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译文:

端午节的时候,已经接近夏天的中间了,白天的时间渐渐变长了。盐和梅己经在鼎里增添味道,美酒也在杯中倾倒。这是古人就留下的习俗,到现在已经很多年了。靠着栏杆方知木槿长得茂盛,对着水才发觉芦草真的很芳香。天下百姓生活幸福长久,各位大臣共保国家昌盛。大家对国家的忠贞如果能始终如一,这种美德一定也会在后世子孙中传扬。

端午节有什么古诗词?

《端午》唐 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唐 李隆基

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

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

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

股肱良足咏,凤化可还淳。

《浣溪沙·端午》唐 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五月五日》宋 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衰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後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和端午》宋 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乙卯重五诗》宋 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的意思是什么】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这句诗,体现了端午节时期的气象特点。

端午节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农历五月的别称即为仲夏(即中夏),因处于夏季中期而得名。仲夏时分,也是夏至节气之时,而夏至的气象特点即是日长夜短,为一年之中白天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所以,处于农历五月的端午节,白天的时间也就越来越长,等到夏至的时候,就能迎来一年之中白天最长的一天。

临中夏的意思解读

1、端午节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民俗大节,最初是古代百越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百越之地在上古时代就有以龙舟竞渡形式祭祀龙祖的习俗。

2、因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端午节抱石跳汨罗江自尽,后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个别地方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

3、总的来说,端午节起源于南方百越图腾祭祀,把端午视为“恶月恶日”起于北方,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附会纪念屈原跳江自尽等历史人物纪念内容,最后形成端午节文化内涵相沿迄今。

4、“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端午”。《燕京岁时记》记载:“初五为五月单五,盖端字之转音也。”

5、在湖北、湖南、贵州、四川一带,端午节又分为大端午与小端午。小端午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大端午为每年农历五月十五日。

端午节的习俗

赛龙舟

赛龙舟是中国端午节的重要习俗活动之一,在中国南方地区普遍存在,在北方靠近河湖的城市也有赛龙舟习俗,大部分是划旱龙舟、舞龙船的形式。赛龙舟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包括祭曹娥、祭屈原、祭水神等。

挂艾草与葛蒲

艾草叶意味着百福,是菊科多年生长 木本植物,是一种能够医治疾患的草药,传说故事插在大门口能够保身心健康,菖蒲的叶片为剑形,代表祛除不祥之兆的宝刀,插在大门口取辟邪之效。

雄黄酒

是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黄泡制的白酒或黄酒,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端午节的饮品。雄黄酒需在太阳下晒,有的从五月初-晒到初五。作为-种中药药材,雄黄可以用做解毒药剂、杀剂。

吃粽子

粽子,古称角粟,又称粽籺,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的食品,是中华民族传统节庆食物之一。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神灵的贡品,传说粽子是为祭奠投江的屈原而传承下来的。粽子种类繁多,从馅料看,北方有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绿豆、五花肉、豆沙、八宝、火腿、冬菇、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广东咸肉粽、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

精彩推荐

大师亲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