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都有春夏秋冬这四个季节,那么你知道十二月是什么季节?十二月是一年里的最后一个月份,对应的季节是冬季,在冬季里因为天气寒冷,所以很多植物会落叶,动物也会选择冬眠,那么接下来就由小编为大家带来十二月是什么月的解析,希望能帮助到各位小伙伴!
【十二月是什么季节?】
12月是冬季,春季为3-5月、夏季为6-8月、秋季为9-11月、冬季为12-2月。
在气候上,四个季节是以温度来区分的。在北半球,一般来说每年的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2月为冬季。
在南半球,各个季节的时间刚好与北半球相反。南半球是夏季时,北半球正是冬季;南半球是冬季时,北半球是夏季,在各个季节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季节的转换是逐渐的。
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是季节类节气。四季在一年中交替出现,“四立”标示着四季轮换,反映了物候、气候等多方面变化规律,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进入冬季,降雨量、湿度、光照、气温等,处于转折点上,开始从秋季向冬季气候过渡。
我国南方地区(低纬地区),多雨、多风暴、光照足、湿度大,季节转换时降雨量、风暴等变化明显;北方地区,少雨、少风暴,季节转换时这些变化不明显,变化明显的是气温,北方地区(中纬地区)四季气温变化分明。
四季是怎么形成的?
一年四季是因为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而形成的。
地球上某一平面气温高低与太阳光是直射还是斜射有关。当有一束固定大小的光束,直射在某一平面时,光斑将是一个正圆,而斜射时,光斑将是一个椭圆,而且越斜椭圆越大,也就是说,斜射时同样多的光能量照在了更大的面积上。
可以理解为,斜射时光斑区的单位面积内的受热少一些,直射时光斑区的单位面积内的受热多一些。因而太阳光直射的地方气温要高一些,斜射的地方气温要低一些。
气温是决定季节的主要因素,所以太阳光直射的地方,是夏季,而斜射得最厉害的地方将是冬季,两者之间的是春季或秋季。
四季的特点
春季的特点:春季是一年的第一个季节,冰雪初融、万物复苏,处处充满了生机,处处花红柳绿。
夏季的特点:夏季是一年的酷暑蒸人季节,太阳似火球一般,炙烤着大地,也闷得人整日昏昏沉沉。
秋季的特点:秋季是一年的第三个季节,凉风习习、秋高气爽,阵阵秋风吹过有种瑟瑟的感觉。
冬季的特点:冬季是一年的最后一个季节,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生物在寒冷来袭的时候会减少生命活动,很多植物会落叶,动物会选择休眠。
【十二月是什么月】
十二月雅称:季冬、丑月、涂月、大吕、腊月、暮冬、梅月、暮岁、岁杪。
杜甫《腊日》诗云:“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秦朝将十二月定为腊月,以后沿袭之。
自古以来,十二月为冰天雪地的代名词,故又称为冰月、严月。
农历十二月为什么叫腊月?
农历十二月称腊月,是由“腊日”演变而来的。在古代,“腊日”是祭祀百神的日子。因腊日是在十二月,故十二月也称腊月。
人们习惯上说农历十一月为冬月,这不难理解,可是称农历十二月为“腊月”,就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了,这该怎么理解呢?
其实,“腊月”是由“腊日”演变而来的。 在古代,“腊日”是祭祀百神的日子。据说这种活动最早是从周代幵始的,具体在哪一天,没有确切记载。到了汉代,“腊日”已经有了明确的定位。汉代的人们把冬至后第三个戌日,即干支纪日法中地支为戌的日子定为“腊日”。由于冬至日在农历上是不固定的,所以“腊日” 也没有确切的时间。后来,人们将12月8日 定为“腊日”。
为什么祭神的日子要叫做腊日呢?这得从“腊”字古义说起。古“腊”字没有“月”旁, 象形为一只被掏掉内脏的小动物烤在曰头上。后来,人们把成块的干肉称为“腊”。在周代,掌管“腊”的人称为“腊人”。用“腊”祭神, 所以便把祭神日称“腊日”。
因腊日定在十二月,所以后来就把十二月称为“腊月”。
12月里有什么节气?
大雪:
“大雪”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1个节气,更是冬季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冬时节的正式开始;其时视太阳到达黄经255度。《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大雪,十一月节,至此而雪盛也。”大雪的意思是天气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时更大了,并不指降雪量一定很大。
大雪时节分为三候:“一候鹖鴠不鸣;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是说此时因天气寒冷,寒号鸟也不再鸣叫了;此时是阴气最盛时期,所谓盛极而衰,阳气已有所萌动,老虎开始有求偶行为;“荔挺”为兰草的一种,感到阳气的萌动而抽出新芽。
常说,“瑞雪兆丰年”。严冬积雪覆盖大地,保持地面及作物周围的温度不会因寒流侵袭而降得很低,冬作物创造了良好的越冬环境。积雪融化时又增加了土壤水分含量,供作物春季生长的需要。雪水中氮化物的含量是普通雨水的5倍,有一定的肥田作用。有“今年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的农谚。
冬至:
冬至(Winter Solstice),又称为“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起源于春秋时期;中国古代使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时间在每年公历的12月21日至23日之间。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地面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南纬23°26');北半球得到的阳光最少,比南半球少50%;北半球白昼达到最短,且越往北白昼越短。
冬至是24节气中最早被制订的一个,然而多数人并不知道,冬至的起源居然是来自于一次国家层面的都城规划。早在3000多年前,周公始用土圭法测影,在洛邑测得天下之中的位置,定此为土中,这在当时有着政治意义的举动,却成了影响后世几千年的节日之一。
12月的节日:
12月的节日/纪念日:
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
12月2日:交通安全日
12月3日:世界残疾日
12月4日:中国法制宣传日
12月5日:国际经济和社会发展志愿人员日
12月8日:国儿童电视日
12月9日:世界足球日,一二·九学生运动。
12月10日:是=世界人权日
12月12日:西安事变纪念日
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
12月19日:联合国南南合作日。
12月20日:澳门回归纪念日。
12月21日:国际篮球日
12月26日:伟大领袖毛的诞辰纪念日
12月第二个星期日:国际儿童电视广播日。